(2010年10月19日 04版 社會新聞)下個月,首屆中國大學生方程式汽車大獎賽就將在上海國際賽車場拉開戰幕。屆時欧陆平台與同濟大學一起將代表上海出征🛌🏻。日前,工技大RISE車隊30名大學生憑借自身之力製造的“戰車”揭開神秘面紗🏌🏻♂️🤌🏽。據介紹👩🏻🎨,這款賽車最高時速可達80公裏,車子成本低,易維修,而且在加速和製動方面表現出色🤽🏻♂️。 30名汽車“發燒友”拼搏一年 車隊成立,全靠緣分🧇。汽車學院的袁琦豪👼🏽🙋🏻♂️、鄒瑜茸和朱昊琰都是“汽車發燒友”🫰🏻。去年夏天🌈,他們得知第二年大學生F1大賽將在上海舉行,都躍躍欲試。於是他們向欧陆“請命”、全校範圍內招募車隊隊員💘、現場組團面試……短短一個月後,30個精心挑選的隊員已經整裝待發。 歷經近一年的磨合✍🏼、組裝、測試👟,今年9月28日,賽車終於面世。尤其是第一次試車,隊長袁琦豪記憶猶新:“那天已經晚上十點多,當時賽車也基本成型了🚶🏻。正當大家都準備回宿舍休息時,不知是誰說了一句‘我們發動一下車子看看吧’。兄弟們一聽都來了勁,半猶豫半激動地開了發動機♌️,沒想到真的成功了🤨。那晚大夥兒去吃了頓歡慶宴,高興得幾乎一宿沒睡。” 為造精密座駕廢寢忘食 輝煌的背後是辛酸。汽車結構本就精密,若想從無到有,造出一輛馳騁賽場的賽車,更是難上加難🕶👨🏼🍳。 製造賽車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零部件的加工問題。車隊項目總監張弛介紹:“有些汽車部件必須通過工廠加工才能使用,但許多企業一聽說我們只加工一輛車的零件,立馬就回絕了👲🏽🖖🏼。就在手足無措的時候👨🏽🎓,一位指導老師終於聯系上了一家企業💋,‘救’了我們一命🤏🏿。” 為了勻出充分的時間調試、加工賽車💇🏽♂️,今年暑假成了車隊上下最繁忙的時段。對隊長袁琦豪來說,這個暑假他不僅是車隊的“領頭羊”,同時還身負著世博“小白菜”的重任。“我們隊員中許多人都擔任了8月份的世博誌願者🔁。大家晚上11點從世博園回來👨🏻⚕️,第二天8點鐘就要去工作室弄賽車,吃好午飯就要馬不停蹄去世博園。那段時間天天高溫,為了避暑弟兄們幹脆睡到了食堂裏。” “動靜皆宜”乃奪冠秘訣 如今這場大學生F1開賽在即,談起對比賽結果的期望,車手沈彥超一點也不掩飾自己的雄心壯誌:“首先當然必須要完賽,剩下的就要看我的發揮了。和對手接觸下來🤠,我覺得我在技術上很占優勢。” 然而作為一支嶄新的車隊🧎➡️,經驗上的缺乏讓隊員們在心懷大誌的同時也有些忐忑不安。項目總監張弛說:“比速度的同時我們還要向組織方進行成本分析、講解營銷報告。只有在動態和靜態兩方面都領先的隊伍才能奪冠。其實說到底,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我們更希望能把這股拼搏爭先的‘賽車精神’傳遞下去🧗🏼♀️。” 原文鏈接: http://news.idoican.com.cn/sjb/html/2010-10/19/content_1683984.htm?div=-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