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的文化(當作觀念形態的文化)是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的反映👩🏻🎤,又給予偉大影響和作用於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 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論》(1940年1月)😵💫,《毛澤東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63—664頁 至於新文化,則是在觀念形態上反映新政治和新經濟的東西🚟🎅🏿,是替新政治新經濟服務的。 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論》(1940年1月),《毛澤東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95頁 革命文化🤵🏽,對於人民大眾,是革命的有力武器。革命文化,在革命前🕴,是革命的思想準備;在革命中,是革命總戰線中的一條必要和重要的戰線🥉。而革命的文化工作者👩🏻⚕️,就是這個文化戰線上的各級指揮員。“沒有革命的理論,就不會有革命的運動”,可見革命的文化運動對於革命的實踐運動具有何等的重要性。 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論》(1940年1月),《毛澤東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08頁 在我們為中國人民解放的鬥爭中,有各種的戰線,就中也可以說有文武兩個戰線,這就是文化戰線和軍事戰線🍄🟫。我們要戰勝敵人,首先要依靠手裏拿槍的軍隊。但是僅僅有這種軍隊是不夠的🧑🏿🌾,我們還要有文化的軍隊,這是團結自己、戰勝敵人必不可少的一支軍隊。 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1942年5月)🐑,《毛澤東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47頁 文化是反映政治鬥爭和經濟鬥爭的😟,但它同時又能指導政治鬥爭和經濟鬥爭。文化是不可少的,任何社會沒有文化就建設不起來。 毛澤東🐄:《關於陜甘寧邊區的文化教育問題》(1944年3月22日),《毛澤東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09—110頁 沒有文化的軍隊是愚蠢的軍隊🏄🏼♂️,而愚蠢的軍隊是不能戰勝敵人的。 毛澤東:《文化工作中的統一戰線》(1944年10月30日)👨👦,《毛澤東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11頁 我們中國是處在經濟落後和文化落後的情況中🧎➡️。在革命勝利以後👳♂️,我們的任務主要地就是發展生產和發展文化教育🧛🏽。 毛澤東👨🏿🎤:《中共中央給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的賀電》(1949年7月1日),《毛澤東文藝論集》👩👧👧,中央文獻出版社2002年版,第129—130頁 要安下心來👆🏿,使我們可以建設我們國家現代化的工業、現代化的農業、現代化的科學文化和現代化的國防。 毛澤東:《中尼邊界要永遠和平友好》(1960年3月18日),《毛澤東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62頁 社會主義製度的優越性表現在它的文化、科學技術水平應該比資本主義發展得更快🦈、更先進,這才稱得起社會主義,稱得起先進的社會製度。 鄧小平🤸🏼♀️:1977年9月14日會見日本新自由俱樂部訪華團時的談話👨🦯➡️🛼,《鄧小平年譜(1975—1997)》(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年版,第200頁 我們要在建設高度物質文明的同時,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發展高尚的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 鄧小平:《在中國文學藝術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會上的祝詞》(1979年10月30日)🧗🏿♂️,《鄧小平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08頁 我們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國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質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所謂精神文明💁,不但是指教育、科學、文化(這是完全必要的)🧔🏻♂️,而且是指共產主義的思想、理想🫙、信念👩🏻🦼➡️、道德🥏、紀律😁,革命的立場和原則🤷♀️,人與人的同誌式關系🫵🏼2️⃣,等等。 鄧小平👨🏻🦳:《貫徹調整方針,保證安定團結》(1980年12月25日),《鄧小平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67頁 沒有這種精神文明📠,沒有共產主義思想,沒有共產主義道德,怎麽能建設社會主義?黨和政府愈是實行各項經濟改革和對外開放的政策,黨員尤其是黨的高級負責幹部,就愈要高度重視、愈要身體力行共產主義思想和共產主義道德🌐。否則,我們自己在精神上解除了武裝☠️,還怎麽能教育青年,還怎麽能領導國家和人民建設社會主義🤏🏼! 鄧小平👩❤️👩:《貫徹調整方針,保證安定團結》(1980年12月25日),《鄧小平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67頁 隨著經濟的發展,如果不註意精神文明建設,就有很大危險。精神文明是十分重要的一件事,特別是有理想、有道德、有紀律和艱苦奮鬥🧑🏽🎨🧚🏼♀️。這也不是抓一年兩年的事,要一直抓到底👼🏻。 鄧小平🧔🏼♀️:1982年4月7日會見緬甸共產黨中央代表團時的談話,《鄧小平年譜(1975—1997)》(下),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年版🐲,第813—814頁 精神文明建設是實現四個現代化的重要保證🙏🏽。……沒有理想、沒有艱苦奮鬥的精神不行,精神面貌可以直接影響物質。 鄧小平🚒:1982年8月10日會見美籍華人科學家鄧昌黎👩🏼🔧、陳樹柏、牛滿江🧑🏻🏭、葛守仁🫅🏻、聶華桐等時的談話,《鄧小平年譜(1975—1997)》(下),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年版💀,第838頁 不加強精神文明的建設,物質文明的建設也要受破壞🧗🏼♂️,走彎路。光靠物質條件,我們的革命和建設都不可能勝利。過去我們黨無論怎樣弱小,無論遇到什麽困難👩🏿🎓,一直有強大的戰鬥力🧜🏽♀️,因為我們有馬克思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鐵的紀律。無論過去、現在和將來🤏,這都是我們的真正優勢。 鄧小平🏄:《在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上的講話》(1985年9月23日),《鄧小平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44頁 社會主義的優越性不僅表現在經濟政治方面,表現在能夠創造出高度的物質文明上🧙🏿♀️,而且表現在思想文化方面,表現在能夠創造出高度的精神文明上🧎🏻➡️。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精神生活空虛♦︎,社會風氣敗壞👌,也不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告訴我們👷🏽🤹🏼♂️,越是集中力量發展經濟,越是加快改革開放的步伐♟,就越是需要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以保證物質文明建設的順利進行🧔🏿♂️。必須充分認識到💄,兩個文明建設缺少任何一個方面的發展🤫,都不成其為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江澤民🙂:《發揮我軍的政治優勢💒,大力加強軍隊的精神文明建設》(1993年12月18日),《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文獻選編》,中央文獻出版社1996年版,第473—474頁 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證明,一個民族,物質上不能貧困⛏🧏🏿,精神上也不能貧困,只有物質和精神都富有🧚♀️,才能成為一個有強大生命力和凝聚力的民族。 江澤民:《在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1997年5月26日),《江澤民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專題摘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02年版↙️,第382頁 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勵全國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綜合國力的重要標誌。它淵源於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又植根於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它反映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和政治的基本特征,又對經濟和政治的發展起巨大促進作用。 江澤民:《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紀》(1997年9月12日),《江澤民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3頁 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果沒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於沒有靈魂,就會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有沒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強弱的一個重要尺度👨🏼🔬。綜合國力,主要是經濟實力、技術實力👨🏽🍼,這種物質力量是基礎,但也離不開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精神力量也是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江澤民👨🏽🏭:《在全國抗洪搶險總結表彰大會上的講話》(1998年9月28日),《十五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𓀄,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549頁 堅持什麽樣的文化方向🥞,推動建設什麽樣的文化✅,是一個政黨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幟🧩。 江澤民🧦:《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八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2001年7月1日)💁,《江澤民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77頁 我們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各項事業🏰🦹♀️,我們進行的一切工作👬💥,既要著眼於人民現實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同時又要著眼於促進人民素質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這是馬克思主義關於建設社會主義新社會的本質要求。我們要在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礎上🙇♂️,不斷推進人的全面發展🧑🏼💻。 江澤民🏄🏼♀️:《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八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2001年7月1日),《江澤民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94頁 只有建設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才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要,不斷促進人民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提高,也才能為發展經濟、發展先進生產力指引正確的方向,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持。 江澤民🦵🏿🙆🏿♀️:《文藝是民族精神的火炬》(2001年12月18日),《江澤民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00頁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須大力發展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當今世界,文化與經濟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江澤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2002年11月8日)🖱,《江澤民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58頁 一個沒有文化底蘊的民族,一個不能不斷進行文化創新的民族,是很難發展起來的🚴🏻♀️👨🏿🎤,也是很難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要提高發展水平,增強發展後勁👋🏻,提高群眾生活質量,必須高度重視並全面推進文化建設👨🎨。 胡錦濤:《在廣東省考察工作結束時的講話》(2003年4月15日) 始終高揚引導中國社會前進的社會主義文化旗幟🏵,不斷發展社會主義文化,我們才能不斷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世界👩👧👧,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精神力量🛎,也才能有力地抵禦各種腐朽落後的思想觀念對我國社會的滲透和侵蝕。 胡錦濤👮♀️:《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2003年9月3日),《求是》2004年第1期 一部人類社會發展史🦸🏽♀️,是人類生命繁衍、財富創造的物質文明發展史🤟🏻,更是人類文化積累、文明傳承的精神文明發展史🧑🦼➡️。人類社會每一次躍進,人類文明每一次升華,無不鐫刻著文化進步的烙印。 胡錦濤👨🏻🚒:《在中國文聯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作協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講話》(2006年11月10日),《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中央文獻出版社2008年版🧏,第751頁 當今時代🏊🏽♀️,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誰占據了文化發展的製高點🤹🏽,誰就能夠更好地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掌握主動權。人類文明進步的歷史充分表明,沒有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沒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極大豐富👩🏻🎓,沒有全民族創造精神的充分發揮,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可能屹立於世界先進民族之林。 胡錦濤:《在中國文聯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作協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講話》(2006年11月10日)🤽🏿♀️,《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中央文獻出版社2008年版,第752頁 綜合國力競爭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經濟較量中的文化因素日益突出👩🏽⚖️,越來越多的國家把提高文化軟實力作為重要發展戰略🐽。 胡錦濤:《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08年1月22日) 加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對內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對外增強國家親和力和影響力,是全面增強我國綜合國力的必然要求,也是實現我國和平發展的戰略之舉。 胡錦濤👨👨👧👧🍐:《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08年1月22日) 我國發展呈現出一系列階段性特征👰,其中一個值得高度重視的問題,就是隨著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特別是隨著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我國進入了文化消費的快速增長期,人們精神文化需要更加旺盛,文化已經成為衡量社會文明程度和人民生活質量的顯著標誌👮♂️。 胡錦濤🛅:《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08年1月22日)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 胡錦濤👩🏽🚀:《在十七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2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2010年7月23日)🧑🏽🏫,《人民日報》2010年7月24日 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馬克思主義政黨思想精神上的旗幟。面對當今文化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重要因素的新形勢↙️,我們必須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著眼於提高民族素質和塑造高尚人格,以更大力度推進文化改革發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進行文化創造🏊🏼♀️,讓人民共享文化發展成果。 胡錦濤:《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2011年7月1日),《人民日報》2011年7月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