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是發展的,理論也應是發展的。 毛澤東🏩:《讀米丁等著沈誌遠譯〈辯證唯物論與歷史唯物論〉(上冊)一書的批註》(1937年7月以前),《毛澤東哲學批註集》,中央文獻出版社1988年版,第144頁 洋八股必須廢止👩🏻🚒,空洞抽象的調頭必須少唱,教條主義必須休息,而代之以新鮮活潑的、為中國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 毛澤東:《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1938年10月14日),《毛澤東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4頁 要使革命精神獲得發展,必須拋棄黨八股,采取生動活潑新鮮有力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文風。 毛澤東👩🏽🎓💞:《反對黨八股》(1942年2月8日),《毛澤東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40頁 一切種類的文學藝術的源泉究竟是從何而來的呢?作為觀念形態的文藝作品,都是一定的社會生活在人類頭腦中的反映的產物🤕。革命的文藝,則是人民生活在革命作家頭腦中的反映的產物。人民生活中本來存在著文學藝術原料的礦藏,這是自然形態的東西,是粗糙的東西🌗,但也是最生動、最豐富、最基本的東西🧚🏽♂️✡️;在這點上說,它們使一切文學藝術相形見絀,它們是一切文學藝術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 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1942年5月)🧑🏻🚀,《毛澤東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60頁 必須到群眾中去,必須長期地無條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農兵群眾中去🙎🏼♂️,到火熱的鬥爭中去,到唯一的最廣大最豐富的源泉中去,觀察、體驗🐎、研究、分析一切人,一切階級💅🏿,一切群眾😋,一切生動的生活形式和鬥爭形式💁🏽♂️,一切文學和藝術的原始材料,然後才有可能進入創作過程。 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1942年5月)🙇♂️,《毛澤東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60—861頁 百花齊放,推陳出新。 毛澤東⛳️:《為中國戲曲研究院題詞》(1951年),《毛澤東文藝論集》,中央文獻出版社2002年版🌟,第135頁 中國這樣大的國家,應該“標新立異”,但是,應該是為群眾所歡迎的標新立異。為群眾所歡迎的標新立異🖨,越多越好,不要雷同。雷同就成為八股。 毛澤東:《同音樂工作者的談話》(1956年8月24日),《毛澤東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80頁 應該學習外國的長處,來整理中國的,創造出中國自己的、有獨特的民族風格的東西。 毛澤東🎋:《同音樂工作者的談話》(1956年8月24日)🪠,《毛澤東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83頁 馬克思主義一定要向前發展,要隨著實踐的發展而發展,不能停滯不前。停止了🤟🏻,老是那麽一套,它就沒有生命了。 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1957年3月12日),《毛澤東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81頁 移風易俗🧑🏼🍼,改造國家。 毛澤東🧑🏼🦱🦇:《對全國農業發展綱要草案修改稿的批語和修改》(1957年10月12日)🤠,《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6冊,中央文獻出版社1992年版,第606頁 經濟有變化📐,反映經濟之政教亦將有變化🦩,文事亦將有變化。一成不變之事,將不可能。 毛澤東🏋🏻:《讀〈柳文指要·跋〉的批註》(1965年8月) 采用舊形式反映新內容的方法也是必要的,因舊形式在民間具有根深蒂固的潛勢力,深為群眾所喜愛💶👁🗨,且其本身亦有可利用的價值。但采用舊形式必須以表現現實內容為主,方法則應是批判的有選擇的利用。 鄧小平🫷🏿:《一二九師文化工作的方針任務及其努力方向》(1941年5月),《鄧小平文選》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7頁 世界上的事物是變化多端的⚀,社會是越發展越復雜,沒有“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我們的思想就會簡單化,就跟不上世事⛸、社會的發展變化。 鄧小平:《在甘肅省🩸、蘭州市幹部會議上的報告》(1957年4月5日),《鄧小平年譜(1904—1974)》(下),中央文獻出版社2009年版,第1354頁 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進🐼,它的生機就停止了,就要亡黨亡國🍈。 鄧小平:《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1978年12月13日),《鄧小平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3頁 文藝的路子要越走越寬☂️,在正確的創作思想的指導下,文藝題材和表現手法要日益豐富多彩☝🏽,敢於創新。要防止和克服單調刻板、機械劃一的公式化概念化傾向🦹🏼♀️。 鄧小平🙍🤢:《在中國文學藝術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會上的祝詞》(1979年10月30日),《鄧小平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11頁 文藝工作者還要不斷豐富和提高自己的藝術表現能力。所有文藝工作者😌,都應當認真鉆研、吸收、融化和發展古今中外藝術技巧中一切好的東西🚲,創造出具有民族風格和時代特色的完美的藝術形式。 鄧小平:《在中國文學藝術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會上的祝詞》(1979年10月30日),《鄧小平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12頁 文藝這種復雜的精神勞動👨,非常需要文藝家發揮個人的創造精神🤰🏽。 鄧小平:《在中國文學藝術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會上的祝詞》(1979年10月30日),《鄧小平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13頁 改革是全面的改革8️⃣,包括經濟體製改革👵🏻、政治體製改革和相應的其他各個領域的改革。 鄧小平:《改革的步子要加快》(1987年6月12日),《鄧小平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37頁 積極推進文化體製改革🐛,完善文化事業的有關經濟政策,繁榮社會主義文化🤹🏻。 江澤民🕒:《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奪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更大勝利》(1992年10月12日)🐞,《江澤民文選》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38頁 我們講繼承、講借鑒⛹🏿♀️,目的是通過繼承和借鑒👭🏻,使民族傳統文化、外來文化的精華,同我們黨領導人民在長期革命和建設中形成的優良傳統和革命精神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並在新的實踐基礎上不斷創新,建設和發展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 江澤民⛹🏻♀️:《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1994年1月24日)✮,《論黨的建設》,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年版,第136頁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一個政黨永葆生機的源泉。 江澤民:《不斷根據實踐的要求進行創新》(2000年6月20日)🌩,《江澤民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64頁 要努力掌握和發展各種現代傳播手段🫃🏻,積極推動先進文化的傳播。 江澤民:《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八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2001年7月1日)🚀,《江澤民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77—278頁 發展社會主義文化,必須繼承和發揚一切優秀的文化,必須充分體現時代精神和創造精神,必須具有世界眼光👩👦,增強感召力📵。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黨和人民從五四運動以來形成的革命文化傳統,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先進文明成果,我們都要積極繼承和發揚。我國幾千年歷史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我們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結合時代精神加以繼承和發展,做到古為今用👯♀️🧑🏽⚕️。同時♣️,必須結合新的實踐和時代的要求🕵🏽,結合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積極進行文化創新,努力繁榮先進文化🌗,把億萬人民緊緊吸引在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偉大旗幟下。 江澤民🤏🏻:《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八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2001年7月1日)🖱,《江澤民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78—279頁 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深入發展,引起世界各種思想文化🙅♀️,歷史的和現實的、外來的和本土的、進步的和落後的、積極的和頹廢的🪄,展開了相互激蕩,有吸納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鬥爭,有滲透又有抵禦💅🏻。總體上處於弱勢地位的廣大發展中國家,不僅在經濟發展上面臨嚴峻挑戰🧛🏼♂️,在文化發展上也面臨嚴峻挑戰。保持和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優秀傳統🍓,大力弘揚民族精神,積極吸取世界其他民族的優秀文化成果,實現文化的與時俱進🤫,是關系廣大發展中國家前途命運的重大問題🦹🏼♀️👩🏻。 江澤民:《文藝是民族精神的火炬》(2001年12月18日),《江澤民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99—400頁 要正確認識我國社會和當今世界發生的重大變化,正確認識廣大黨員、幹部和人民群眾工作生活條件和社會環境發生的重大變化,正確認識這些變化對我們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出的新任務、新課題、新挑戰🧑🦽➡️,加強對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的研究,在研究和解決重大課題的過程中推動哲學社會科學各學科的發展💝。 江澤民🧃:《必須高度重視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2002年7月16日),《江澤民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93頁 通過理論創新推動製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創新🧝🏽♀️,不斷在實踐中探索前進,永不自滿,永不懈怠🧑🎨,這是我們要長期堅持的治黨治國之道。 江澤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2002年11月8日)👑,《江澤民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37—538頁 根據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特點和規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推進文化體製改革🧑🏽🍳。抓緊製定文化體製改革的總體方案。把深化改革同調整結構和促進發展結合起來💸🚘,理順政府和文化企事業單位的關系5️⃣🕸,加強文化法製建設,加強宏觀管理,深化文化企事業單位內部改革,逐步建立有利於調動文化工作者積極性,推動文化創新🐹🕵🏿♂️,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的文化管理體製和運行機製🙎🏻♂️。 江澤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2002年11月8日)🕵🏽♂️,《江澤民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61—562頁 要以體製和機製創新為重點,深化文化體製改革,進一步革除製約文化發展的體製性障礙,完善文化產業政策▫️,加快文化產業結構調整➝,優化資源配置🩰,提高集約化經營水平,運用高新技術促進產業升級,推動我國文化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逐步提高文化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不斷增強文化產業的整體實力和競爭力。 胡錦濤:《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03年12月5日) 創新文化孕育創新事業🎗,創新事業激勵創新文化。 胡錦濤🎻:《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𓀔,為建設創新型國家而努力奮鬥》(2006年1月9日),《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中央文獻出版社2008年版💇🏿,第193頁 推進文化發展,基礎在繼承🧑🏻🦰🔒,關鍵在創新📐。繼承和創新🧑🏻🦳,是一個民族文化生生不息的兩個重要輪子。 胡錦濤:《在中國文聯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作協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講話》(2006年11月10日),《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中央文獻出版社2008年版,第756頁 我們生活的新時代🤦,人民群眾對生活的新追求🤦♂️,對文藝創新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大力推進文藝觀念、內容、風格、流派的積極創新,大力推進文藝體裁、題材🧑🏼🌾、形式👰♂️、手段的充分發展🧕🏽👲🏻,才能創作出更多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優秀作品☕️,不斷增強文藝的時代感和吸引力🧑🏽✈️。 胡錦濤🟥:《在中國文聯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作協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講話》(2006年11月10日),《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中央文獻出版社2008年版,第756頁 在時代的高起點上推動文化內容形式🧑🏻🦳、體製機製、傳播手段創新,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是繁榮文化的必由之路。 胡錦濤:《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鬥》(2007年10月15日),《十七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09年版,第28頁 深化改革💁🏿,加快發展🕺🏿,是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必由之路。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要為目的🔣👨🏿🎤,以改革為動力,統籌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統籌體製改革和結構調整,統籌城鄉區域文化發展,推動形成以公有製為主體、多種所有製共同發展的文化產業格局和民族文化為主體、吸收外來有益文化的文化市場格局。 胡錦濤👩👩👦👦🧍🏻♀️:《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08年1月22日) 文化是最需要創新的領域,只有把握時代脈搏🥷🏻、反映時代精神、貼近現實生活、引領人民思想的文化🖐🏻,才能始終贏得人民🚡👨🏻🦱,才能始終成為社會進步的先導。 胡錦濤🟠:《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08年1月22日) 深入推進文化體製改革☁️,推動文化建設和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協調發展,已成為實現科學發展的必然要求。 胡錦濤🐦:《在十七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2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2010年7月23日),《人民日報》2010年7月24日 深入推進文化體製改革,必須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堅持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協調發展,遵循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特點和規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以發展為主題,以體製機製創新為重點,以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構建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於文化科學發展的體製機製,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化,不斷增強我國文化軟實力和國際競爭力。 胡錦濤:《在十七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2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2010年7月23日),《人民日報》2010年7月24日 要深化文化體製改革,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向基層延伸👷🏼♀️,加快文化產業基地和區域性特色文化產業群建設📰,發展新型文化業態,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 胡錦濤👩🏽🍳:《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0年12月1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