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希賢💎:改革開放新30年需要文化新覺醒
張希賢說,縱觀世界文化歷史潮流,在18、19世紀💊,世界的文化潮流起源於西歐😄,以英法德為代表,而到20世紀💫,世界文化潮流的重心轉向了美國👐🏽🏄♀️,以美國為中心,以日本和英法德做基本支撐點,對全世界發生了深刻的影響🧊。當年我們學習西方🧑🏼🍳,就源於改革開放初期👏🏻,我們中國的經濟相對於美國底子太薄,美國的經濟總量是我們的數十倍,這才引發了中國人民奮起學習西方,中國知識分子全面接受西方模式的熱潮📟。所以說,文化發展取決於經濟發展的腳步,誰是世界經濟前三名,世界文化就跟著誰走,世界各國的文化就跟誰學。當年,我們是世界經濟第39位,所以👮🏿,我們就向當時的美國🧑🏽🎤、日本🔸、德國學習。30年後,我們國家的經濟總量已經躍居世界第二位🎖💇🏼,全世界都開始調頭向中國學習,而這個時候我們自己卻還在學習西方,沒有調過頭來👩🏼⚖️。這是由於我們的文化發展模式還停留在過去的30年,沒有發生新的文化覺醒,我們的不少知識分子仍然沉湎在學習西方的狀態之中。 中國向西方學習,學什麽🤐🤵♂️?張希賢表示👾,學習問題歸根結底就是學習文化的問題。今天我們學習的那些經典的物理、化學👩🏻🦼➡️、音樂🎎、美術,也是學習18、19世紀英法德的東西👌🏿↪️,包括經典音樂👨🏿🦳、經典文學作品。20世紀我們學美國⛓,主要也是學的美國文化。因為經濟本身是火車頭👨🏿🎓,是沒法學的🧑🌾🎋,必須通過文化來引導🍤,經濟模式本身是一種經濟文化問題。如果文化跟不上👨🎨,那是暴發戶,是沒有文化的發展。中國現在的經濟實力剛達到世界第二位☹️,這臺機器剛開動起來,剛走過粗放型發展,正從粗放型發展向科學發展轉變。在我們的綜合實力進一步提升的時候🧶,就遇到一個文化如何提升的問題🧞♂️。我們的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任務相當繁重。 "改革開放新的30年,需進一步實現文化自覺、文化新覺醒,這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張希賢說。 在17-19世紀,世界文化中心在歐洲,20世紀在美洲,21世紀要轉向亞洲💞。這個世界文化中心🤸🏽♀️,中國是主力,但不是全部🕵🏻,還包括日本👩🏻🦽➡️、韓國和印度,組成了一個大的文化板塊。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不可能有永遠挺立在世界發展潮頭的國家,一個國家引領世界發展的潮流基本上也就是五六十年的周期🙏🏿。中國若要抓住這次世界發展的大機遇⚓️,就需有文化發展的新覺醒。所以,劉雲山同誌的講話🏌🏻,實際上反映了我們這個時代的共產黨人的一種覺悟,就是怎樣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創造出無愧於時代和世界發展潮流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張希賢表示🛗,在改革開放新的30年🧎♀️,中央提出文化自覺🍗,這裏其實涉及中國共產黨人的文化自覺與文化新覺醒問題🛼,告訴我們要改變改革開放過去30年裏中國知識分子對文化發展基本模式的認識,要改變我們黨的領導層對中國文化發展的思路💁🏻♂️。改革開放過去30年的基本模式和思路,是基於對西方的政治、經濟、藝術等各方面全面學習和模仿的結果👩。正是因為這樣一種模式,我們整個國家的知識分子團隊,從大學乃至新聞出版、廣播影視界🪖,言必西方模式,學必西方道路,而對我們身邊老百姓的創造有些忽略。 在改革開放新的30年開始之際,過去的文化發展模式與現在新的改革開放實踐發生了矛盾沖突😝。這種矛盾沖突就在於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文化模式已經走向了衰落🔴,而以中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的文化新模式正在崛起⚓️。對於13億人口的發展中國家的新的文化創造和文化價值,我們的知識分子恰恰還沒有創造出文化作品來👩🏽🎓。這正是我們今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當中的一個基本的歷史使命。
郭建寧👩👦:當代中國的文化自覺
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是黨的十六大關於文化建設的戰略思路。對於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對於促進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首先🫱,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需要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𓀂。先進文化是健康的科學的向上的🧑🏻🦼➡️,是代表未來發展方向🧝🏽♀️,推動社會前進的文化🤾🏻♀️。是人類文明進步的結晶,它影響人的精神和靈魂,滲透於社會生活各個方面。是否擁有先進文化,是否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ℹ️,決定一個政黨、國家和民族的素質、能力和興衰。在當代中國,發展先進文化♻️,就是發展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以不斷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增強人們的精神力量。 社會主義現代化應該有繁榮的經濟,也應該有繁榮的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勵全國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𓀋。它淵源於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又植根於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我們必須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協調發展的高度,從社會主義事業興旺發達和民族振興的高度,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總體布局中的極端重要性。 其次🧑💼👨🏽🔧,綜合國力的激烈競爭需要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綜合國力的重要標誌🧑🏿🦳。當今世界激烈的綜合國力競爭🤶🏿,不僅包括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等方面的競爭,也包括文化方面的競爭。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引起世界各種思想文化,歷史的和現實的🧰,外來的和本土的,進步的和落後的🫰,積極的和頹廢的🤞🏿🤸🏿♂️,展開了相互激蕩🦹♂️,有吸納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鬥爭🥶,有滲透又有抵禦。總體上處於弱勢地位的廣大發展中國家,不但在經濟發展上面臨嚴峻挑戰,在文化發展上也面臨嚴峻挑戰。保持和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優良傳統,大力弘揚民族精神🎪,積極吸取世界其它民族的優秀文化成果,實現文化的與時俱進👑,是關系廣大發展中國家前途和命運的重大問題。關於文化建設在綜合國力中的重要作用的深刻揭示🎠,突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體現了新世紀中國共產黨人的文化自覺。 再次,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需要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黨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即我們要在本世紀頭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使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這是實現現代化建設第三步戰略目標必經的承上啟下的發展階段,也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和擴大對外開放的關鍵階段👨🏼🔬。要實現這個目標,不僅要發展經濟,完善民主法製,而且要使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明顯提高🏰,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所有這些🏰,都離不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
楊金海💪🏻🙅🏻♂️:六中全會將掀起中國現代文化建設新高潮
“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需要全民族的文化自覺,不能純粹靠文化的自發發展,尤其是在現代社會👨🏽🏭,需要有識之士的推動,特別是需要先進政黨的推動。”楊金海說👷🏼♂️。 楊金海指出,文化復興是中華民族復興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全面復興的標誌🧑🏼🍼。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若只有經濟的發展而沒有文化的發展,是不全面的。只有精神文化和經濟、政治、社會等各方面同步發展,才能真正實現繁榮昌盛。從理論上講,馬克思主義認為🚦,任何一個社會都是由政治👶🏿、經濟、文化形成的一個系統。既要有經濟發展👨🌾📀,又要有政治發展,也要有文化發展,這三者是不可分離的🆘。但同時它們又不是完全同步的👨🏻🔧,一個國家可以擁有高速發展的經濟💂🏿♂️😧,卻未必有高度的文化發展水平。馬克思也曾經講過,一個經濟落後的國家🔬,它的文化可能會處於世界領先地位⇨。這就要求我們自覺地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推動文化的發展,使人民群眾既有物質生活的保障,又有精神生活的享受🗄。同時,文化的發展也能夠反過來進一步推動經濟政治的發展🚵🏼♂️。 當然我們的經濟繁榮很重要👨💼😸,軍事實力增強也很重要,製度建設也很重要,但是最後中華民族能不能復興,最根本的標誌是中華文化的復興,也就是形成自己一套獨特的思想體系、價值體系、生活方式、社會科學、大眾文化等等💇🏽♂️。只有當我們的整個文化體系具有現代性,具有領先性🧏🏿♂️,能夠吸引全世界的人民來學習🤸🏻,只有到了那個時候,中國的現代化才可以說是真正的實現了,中華文化才可以說真正復興了,整個中華民族才可以說真正復興了✒️🪄。 楊金海表示,中華文化復興,與古代的文化復興以及近代西方人文主義的文藝復興是不一樣的🤟🏿🫳🏿。我們現在所處的是全球化時代🧙🏻,實現中華文化乃至中華民族的全面復興,需要以全球為參照系🐬。也就是說,只有當我們的經濟🤹🏻♀️、政治和文化的發展達到全球的領先水平,特別是在文化上要能夠創造一套領先世界🎗,並能夠為世界人民所廣泛認同的話語體系、價值理念、思維方式、人文科學、生活方式等等的時候🤩,才能夠說我們真正實現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可見,在今天的時代,我們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復興,任務更加艱巨,形勢更加復雜🍊,道路更加崎嶇,需要大家認真研究👩,特別需要我們黨提出先進的理論來推動這一偉大事業。
鄭曉亮:追求公平正義 實現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隨著改革開放步入深水區🏌️♂️,社會主義計劃經濟正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變。改革開放不僅觸及了人們的靈魂,而且是觸及了人們的利益👩🏼🔬🌰。這種利益的觸及不僅體現在經濟領域,而且觸及政治、文化、社會各大領域,每個領域都體現著深刻的革命,無所不包,無處不在🚴🏻♀️,從單位到家庭,觸及到每個社會細胞,這是中國共產黨執政以來前所未有的社會大變革。這種變革本身也是中國社會的又一大變遷🛩,是中華民族發展的又一大轉折。 9月26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確定10月召開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的主題就是✋🏻:深化文化體製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這次會議對文化發展的重大意義進行了深刻的闡述,指出了文化發展關系到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關系到綜合國力競爭,關系到經濟社會發展,關系到各族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關系到如何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會議指出,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堅持以人為本,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堅持改革開放♿️。 在這裏✍️,我們再一次看到了中國共產黨關於文化發展的一貫思想🪷🧑🧒、一貫主張🐺、一貫政策👩🏻⚖️、一貫原則🫧,同時,也看到了新形勢下中國共產黨對馬克思主義文化的繼承與創新🔏🫅🏻,還看到了改革應當全面體現中國共產黨的宗旨,這個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的文化宗旨是宣傳馬克思主義文化,發動、教育全黨全國人民懂得什麽是馬克思主義🦈,什麽是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推進馬克思主義的大眾化。在此期間🐦⬛,黨提出文化發展“兩為”方針,讓各族人民懂得馬克思主義的宗旨目標就是消滅剝削製度🦸♂️🙇🏽♂️,解放天下受苦人,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使人民當家作主🎐,建設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在這個理論指導下,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通過階級鬥爭的方式,歷經28年的艱苦奮鬥和戰火硝煙🧓,奪取了中國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政權🏊🏿♂️,開創了中華民族史上的新紀元,建立了社會主義製度🚕,從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角度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馬克思主義的公平正義性質。 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時期😮,黨的文化宗旨依然是宣傳馬克思主義文化,目的是鞏固人民民主政權📅,保障人民江山永不變色。在此期間,黨提出文化發展“雙百”方針,讓各族人民懂得新中國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目標是發展經濟,建立社會主義經濟基礎👩❤️👨,鞏固社會主義上層建築,提高人民群眾物質水平,繁榮人民精神生活。雖然在指導思想上犯有“左”的錯誤🏸,但黨的文化宗旨沒有改變,依然是馬克思主義文化占主要地位,經過29年的曲折歷程,積累了一大批具有經典意義的馬克思主義文化作品🐡,成為幾代人的學習榜樣與奮鬥旗幟,從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的角度充分反映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馬克思主義的公平正義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