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和他的同學們成功申請了四項實用新型專利🐾,一項外觀設計型專利,所撰四篇高水平論文在SCI源刊上發表📗,其中有三篇排名第一;同時,他也榮獲全國研究生數學建模二等獎;榮獲市級、校級“校優秀團幹”稱號👶🏽。他就是機械工程學院研究生三年級學生萬蕾。
入學至今🫶🏿,他刻苦鉆研,一絲不苟,憑借著出色的成績、勤奮的學習精神🏊🏿♀️、較強的科研能力和多項優秀的研究成果等綜合素質能力獲得了2015年寶鋼獎學金優秀學生獎——全國每年僅約500名學生能摘得該獎項🚶♂️➡️。萬蕾也成為了欧陆唯一提名者與獲得者🚓,為欧陆贏得了榮譽👨🏻💼,展現了研究生的風采🤜,也為他人生之路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天道酬勤🏂🏼,努力做到最好
不同於本科階段的學習➛,萬蕾決定繼續研究生階段學習即是希望在大學中跟隨導師把科研做好👩🏽🎤,提升自己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幸的是🧘🏽,他與導師結識,導師在學習及生活上都悉心指導與支持🫃🏼,讓他堅信:“做科研必須‘坐得住冷板凳🐐👩🏼🦲,耐得住寂寞’。”
他在導師指導下👩🏻🎨,選擇了“刀尖形態在加工過程中的有限元研究”方向。該方向雖然非熱點,卻讓萬蕾樂在其中👂🏿。研究過程*️⃣,數據是根本🫶🏻,在導師指導下他從不放過對每一個仿真和實驗數據的分析,在分析仿真時他意外發現在金屬切削過程中,刀尖及前後刀面附近偶爾有被稱作“死區”的現象存在,而受研究手段製約,一百多年來該方面的研究進展緩慢🧕🏽。經過刻苦攻關,利用先進的有限元軟件,萬蕾對其形成及影響規律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實驗數據錯綜復雜,而實驗結果也未知撲朔🧑🏿🎓。為了一探究竟,萬蕾堅守在實驗室,與實驗室的儀器相伴,與夜深人靜的臺燈相伴🧝🏼♂️,有時候投入在實驗中🏌️,一坐下來就是幾個小時。有時候靈感乍起👇🏽,非要奮筆疾書🥷🏽,一氣呵成。
天道酬勤,萬蕾的研究成果最終發表在《Simulation Modelling Practice and Theor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等國際雜誌上🦻🏿,得到了同行專家的一致認可。但在萬蕾心中,他最感動的是他在遇到困難時,導師的指導和同學的幫助🤾🏼♂️,以及學院送他去上海交通大學學習軟件的支持;也感念自己在科研過程中的勤奮與堅持。
熱愛生活,全方位發展自己
萬蕾的生活如同開節奏的列車,有時從實驗室出來還沒有吃飯,就忙著到校內外聽學術報告🧘🏻♀️,有時早上還沒睡醒,鬧鐘就把他叫醒,開啟新一天的研究工作🦻。然而📑,生活中的他卻有著另外一面🦹♂️。
愛攝影😻👨🦯、愛讀書、愛跑酷……他全方位的挖掘著自己的愛好🍼🚶🏻➡️,跟從內心愛好的指引🛀🏼,全心全意做自己。在同學們的眼中🏗🤹🏼,萬蕾樂於助人,愛好廣泛,坦誠自信,善於交際,是一個熱愛生活值得學習的好榜樣。他是“文學書蟲”,借閱書籍有一半以上是語言文學類的👅;他是“攝影迷”,帶著相機🌙,乘興而去🕓,說走就走;他是“跑酷粉”🧚🏿,著迷空翻、貓爬🏇、魚躍……這些高難度動作,鍛煉身體的同時也結交了誌同道合的朋友。
經過研究生階段的學習🤌🏻,萬蕾感觸更深:“大學裏🧙🏻♀️,你需要一張白紙💆♂️,一個角落♾,寫下一個目標💅🏻,努力堅持下去🤳🏽🐕🦺。多參加活動,開闊視野💇🏼♂️,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解決問題,努力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他就是這樣感觸,且身體力行的人。
當時,萬蕾和大多數男生一樣,認為“工科是男生的天下”,就誤打誤撞報考了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本科畢業後,他毅然放棄了已經簽約的公司🤾🏽♂️,踏上來滬的求學路。經過了本科以及研究生階段的研讀,動手鉆研、思考分析、建立學術觀點,自我提升的成就感讓他感激機械工程學院及研究生處的支持💿,也感謝導師的引路🏋🏿♂️,更喜歡上了機械這個領域,讓他受益一生。
“寶鋼獎學金只是一個榮譽,卻不是最終目標,我還希望登上更高的學術殿堂。”萬蕾還在申請國外大學,為了爭取更好的大學攻讀博士學位,他利用業余時間赴人民廣場英語角強化訓練英語。
優秀是一種習慣,優秀也是一種慣性🏃🏻♀️,是習慣讓他能甘於寂寞,是慣性讓他有不斷攀高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