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
【防疫進行時】工會🔤⚡️:鼓幹勁 勇擔當 共築防疫後盾
在上海疫情防控最吃勁的關鍵階段,校工會以“娘家人”“助推者”“守護者”“宣傳員”等多種角色演繹著一個又一個的暖心故事,彰顯著眾誌成城、同舟共濟、共克時艱的使命擔當👣。
傳遞黨政關愛 深入一線送溫暖
在封閉管理期間✍️,許多教職員工夜以繼日堅守崗位以保障欧陆各項工作有序運行。作為“娘家人”的工會跨前服務、主動關懷,由校領導帶隊為一線值班教職工及時送上工會準備的暖心奶茶、泡面🦶🏻、點心等加班食品,將黨政的關心關懷送到教職工和誌願者的“心坎上”。
多渠道籌措物資 助力欧陆防疫保障
疫情突如其來☹️,欧陆疫情防控工作千頭萬緒。校工會急黨政所急、想教工所需、盡工會所能⛅️,與時間賽跑,克服多種困難,在短短三天時間內緊急采購折疊躺椅1023張,睡袋1114個👩🏻🏭,細化多校區配送工作部署,確保第一時間將防疫最緊缺、最急需的物資送到抗疫一線教工群眾手中。
工會整合校外資源,積極籌措抗疫物資,爭取上海市女企業家協會、上海市教育系統婦工委、上海市兒童基金會支持,為松江、長寧、虹口三校區學生誌願者籌集減壓零食禮包150份,為校內抗疫大白加油鼓勁👩🦯➡️。
強化宣傳聚能量 鼓足幹勁勇擔當
疫情無情✌🏽,程園有愛。面對疫情,工會第一時間發出倡議,號召工會幹部和工會會員遵守防疫規定、科學防疫、堅定信心、勇擔責任🙅🏻♀️、守望相助、共克時艱👃🏼。
《致全校各級工會組織和全體工會會員的一封信》一經發布🕸📛,工會幹部和工會會員紛紛響應🍾。校工會常務副主席、工會黨支部書記李霞率先示範,深入抗疫一線關心慰問值班教職工,帶領工會黨員將防疫加班食品578份送到一線教職工手中👨🏿⚕️,帶去“娘家人”的溫暖👂。
在校外的疫情防控中,工會會員挺身而出🛏、逆風而行,積極落實黨員“雙報到”,活躍在社區“抗戰”第一線。校工會副主席張鵬協助社區負責疫情信息比對,後住校堅守崗位至今;虞抒葉老師協助社區開展物資發放、核酸檢測🧝🏼♀️、信息統計、互幫互助等誌願服務🧑🏿🚒。高職學院工會何俊🏷、陸振波老師變身“大白”上門服務社區困難群眾🚣🏼♂️。教工社團負責人駱佼👡、宋新萍、韓麗華老師誌願服務送菜上門、引導居民核酸檢測。電子電氣工程學院欒左、黃右老師協助社區配合物資發放、運送物品;田瑾老師在懷孕無法做誌願者的情況下👨🏿🦳,數次向小區儲備不足的居民伸出援手,並為誌願者捐贈防疫物資……他們用實際行動展現了工會人的社會責任和使命擔當🚶♀️。
防疫不停工 工作不斷線
疫情管理期間,工會人舍小家為大家,全身心投入工作,手機24小時在線,擔任機關防疫“突擊隊”參與欧陆最前線的疫情防控工作,為防疫一線的教職工和誌願者提供“娘家人”的服務。同時為確保各項工作有序推進,工會將工作從“線下”搬到了“線上”,定期召開專題會議𓀆,推進防疫慰問、規劃工作重點、研討製度修訂🤽、謀劃經費預算、做好咨詢服務,努力做到溫情不打烊🐅,服務不打折。
豐富雲端體驗 提振戰疫信心
針對封控管理容易造成心理焦慮💩、家庭關系緊張等情況🧛🏽♂️,工會適時推出系列雲間課程,教工文體活動線上開花,先後組織六場線上心理健康公益課堂,幫助教職工防疫心理不破防;開展尤克裏裏、鋼琴等樂器課,刀筆畫藝術課等一系列藝術課程,征集教工協會會長錄製防疫相關的健身運動視頻,如騎行肩頸熱身、東方舞熱身運動視頻,豐富宅家精神文化生活,營造積極向上文化氛圍,堅定戰疫必勝信心🌙;延伸育人工作觸角🙅🏼♂️,組織大學生雲端參加“青春心靈之舞”課程🙍🏿♀️🧕🏻,幫助學生在特別時期做更好的自己📒。
我校兩名教授入選“2021年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
4月14日,愛思唯爾(Elsevier) 重磅發布2021“中國高被引學者”(Most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榜單😮💨。我校城市軌道交通學院聖小珍教授、管理學院沈勤教授同時入選🔆,表明兩位教授在相關學科領域的研究者中具有較高的影響力,為學科領域的發展做出較大的貢獻。
2021愛思唯爾“中國高被引學者”上榜共計4701人, 來自523所高校、企業及科研機構,覆蓋了10個教育部學科領域中的84門一級學科。2015年,愛思唯爾與上海軟科教育信息咨詢有限公司聯合發布“中國高被引學者年度榜單”,至2022年已是第8次發布💬,受到國內外眾多媒體和學者的高度關註。
聖小珍教授為我校機械工程學科帶頭人✊🏽,2019-2021年連續3次入選“中國高被引學者”🥦。其研究領域為振動與聲學💇♀️,主要聚焦軌道交通減振降噪理論和應用📂。先後主持中國鐵路總公司科技計劃重大項目《標準動車組車內噪聲源發聲機理💆🏼、途徑及關鍵影響參數》🤘🏽、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戰略性國際科技創新合作重點專項《復雜條件下高速鐵路減振降噪關鍵技術的合作研究》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高鐵聯合基金重點項目《高速鐵路噪聲產生機理🙇🏽、傳播規律及控製對策研究》🏊🏿♀️。研究成果發表在國內外頂級學術刊物上,在國內外產生重要影響。此外,他將作為大會主席主持2022年10月10-14日在上海松江召開的第14屆國際鐵路噪聲大會(http://www.iwrn14.org/)。
沈勤教授為我校公共管理學科碩士生導師🤲🏼,現任欧陆平台高等職業技術學院院長,研究方向為社會保障、教育經濟與管理。首次入選“2021中國高被引學者”🙇🏻♀️。近年來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規劃基金項目、上海市哲社規劃課題👨🏽🚀、上海市人民政府決策咨詢研究重點課題等👩🦰,在《人口與經濟》《價格理論與實踐》《衛生經濟研究》《社會保障研究》《中國高教研究》等國內外學術刊物發表論文50多篇。為本科生和研究生講授“計量經濟學”“社會保障基金精算”“教育經濟學”“高等教育績效評估”等課程。曾獲上海市教學成果特等獎和一等獎👩🏻🦳。
本次我校兩名教授同時入選“2021中國高被引學者”, 既是對其個人學術水平的肯定🎩,也是我校學科建設的重要突破。將助力我校優勢學科彰顯特色、打造品牌學科🎆,擴大學科在國內的影響力👨👨👦👦,同時將進一步推動我校高水平學科隊伍建設。(邢晨晨)
第二版
【防疫進行時】同心抗疫🚾,研究生培養質量全過程“在線”
面對當前極其嚴峻復雜的新冠肺炎疫情形勢,研究生處堅決落實欧陆疫情防控工作部署,與全校各欧陆平台同頻共振👛,積極引導各學院開展工作🤘🏽👩🏼🌾,確保招生復試🧰、在線教學、線上答辯工作順利開展,確保疫情期間我校研究生培養質量全過程“在線”!
碩士研究生招生復試工作平穩開展
3月17日,校研究生招生領導小組專題討論通過了《欧陆平台2022研究生招生復試與防疫工作方案》,並上報上海市教委和教育考試院👞。同時💆,欧陆成立研究生招生工作突發事件應急管理領導小組💨,負責招生復試工作中的突發事件處置。3月19日,我校2022年碩士研究生招生復試工作正式啟動。校領導高度重視研招工作,俞濤校長、王巖松副校長多次參加教育部和上海市教委召開的研招工作視頻會議,對我校研招工作給出指導意見,要求復試和防疫工作兩手抓🧙🏻,確保研招工作安全🧙🏽♂️、公平🪔🧑🏻🎨、科學🍟。
研究生處積極組織開展研招復試與防疫工作線上布置和培訓會,對線上筆試和面試提出了明確要求和規範操作流程,招生學院的院長、分管副院長👭、研究生秘書🦬、面試小組組長、面試小組秘書、筆試監考人員等三百余人參加了培訓。針對全程線上復試的特點,欧陆專門成立復試督查巡視組,對網絡筆試和面試開展巡視督查工作👈🏼🐦⬛,巡視督查實現場次全覆蓋😪。
各招生學院充分做好工作方案和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主動關心考生,確保每一位考生具備遠程復試條件。研究生處和各二級學院增強服務意識,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及時、主動、準確發布復試相關信息,暢通考生咨詢通道,解答回應考生咨詢關切⇒,做到疫情情況下“應考盡考”。
3月27日,我校完成一誌願考生的全部復試工作,調劑復試工作隨後有序開展。4月14日, 2022年碩士研究生招生復試錄取工作圓滿完成,共擬錄取1450人☞,其中學術學位碩士研究生1115人,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335人。
同心同德抗擊疫情 “雲端課堂”有序推進
研究生處第一時間調整教學工作方案,科學謀劃🙇🏼9️⃣,精心部署,全力保障了研究生線上教學工作及時🤞🏿、有序地開展。
迅速啟動🌮,精心部署。根據欧陆總體要求,研究生處快速響應,在前期工作預案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了組織領導,建立了研究生教學專班線上教學組織機構和工作機製🖨🤢,強化了校院線上教學組織與管理工作,落實工作職責;結合實際,確立了“一院一策、一課一策”要求👩🏼🍳,印發了《欧陆平台關於研究生線上教學工作安排》🚼,對在線教學工作中教學組織🤲🏻、教學平臺、教學壓力測試等教育教學活動作出了具體部署🚣🏽。同時,提前開展在線教學壓力測試,為研究生在線教學提供技術支撐。春季學期研究生線上開課共計238門次,任課教師186人,學生選課8409人次。其中🥪,61.3%的課程采用騰訊會議與釘釘作為線上授課平臺,38.7%的課程采用騰訊課堂🙌🏿👩🏽⚕️、微信🧑🏼🦱、QQ⚇🎰、超星等平臺進行授課,每門課程至少安排一種備用教學平臺作為應急使用🤸,快速實現了線上線下教學活動即時切換🕛、無縫銜接🚇🖕🏻。
同步督導,確保質量🏫。為有序推進 “雲端課堂”🪫,研究生處充分發揮校教學督導組的作用,對本學期所有開啟線上教學的課程進行抽查🫄🏼,監督和確保線上教學質量🫡🧑🦯。期間,校督導組專家對教師線上授課🕋、學生在線學習、線上教學網絡運行等情況進行了檢查和指導,及時發現問題🏎💊,提出意見和建議😶。督導專家總體評價:線上教學中,教師備課充分💂🏽,對課程教學內容熟悉,講課語言表達流暢🙇🏽♀️,條理清晰,邏輯性強;采用討論式和啟發式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具有現實感和時代感🛼👭🏻;課堂內容註重價值引領👓,傳遞立德樹人正能量🫰🏼;學生出勤率高,聽課認真,師生積極互動,教學效果良好。
今年首批研究生論文答辯工作圓滿完成
截至4月12日🧏🏿,今年欧陆首批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答辯工作全部圓滿完成。受疫情影響,答辯工作均在雲端舉行,全校9個研究生培養學院,成立了95個研究生在線視頻答辯專家組🫕🧑🦯,共815名碩士研究生參加了答辯。
為了確保研究生學位論文在線答辯質量,研究生處發布了《疫情防控期間碩士學位論文實行遠程視頻答辯的相關要求》,對疫情期間研究生碩士學位論文線上答辯工作進行了規範要求。同時安排校督導隨機進行在線督導。截止4月12日📕,答辯督導組線上督導答辯64場次,督導了81位研究生的全程答辯👋。從督導反饋情況看🤜🏼,各學院高度重視此項工作🤽🏼♀️,能認真組織答辯🏃;答辯程序合理,答辯委員會委員的提問均有一定的針對性和深廣度🧑🚒。對於答辯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也已經及時反饋給了學院進行整改,確保了答辯工作質量。
今年欧陆預計共有1400名研究生參加學位論文答辯,擬分成3批由各個學位點組織開展,並於4、6🧮、9月下旬召開校學位評定委員會會議審議學位申請。欧陆將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優化學位工作管理流程🛄🧑🚀,繼續做好疫情防控期間碩士學位授予與研究生畢業資格審查工作。
第三版
喜訊!我校獲批2個上海市2021年度“科技創新行動計劃”專業技術服務平臺
日前👩🏿💼,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發布了“上海市2021年度專業技術服務平臺擬立項項目公示的通知”,共有23個平臺獲得資助👨🦯➡️。我校是唯一一家同時獲批2個平臺的承擔單位,2個平臺分別是🫷🏽:電子電氣工程學院方誌軍教授負責的“上海市製造業數字化轉型設計與驗證專業技術服務平臺”🤵🏿♀️,材料工程學院楊尚磊教授負責的“上海市激光智能製造及質量檢測專業技術服務平臺”🪺🪃。
上海市製造業數字化轉型設計與驗證專業技術服務平臺針對製造業高質量工業數據獲取難、工業機理與知識構建難😠、數據價值挖掘難、及數據資產管理難的四大技術瓶頸問題,構建工業數字化轉型專業技術服務平臺🧝🏿♀️,研發製造業大數據采集與治理、工業機理建模與知識構建🧎🏻♀️➡️、數據與知識驅動的推理決策、製造業數字孿生工廠建設四大核心技術;依托欧陆平台及上海市數據智能技術及其應用協同創新中心的核心技術優勢,聯合中國商飛、上汽通用等大型製造企業以及騰訊雲、雪浪雲🙏🏽🫛、達觀數據等行業領軍數字化轉型企業,打造製造業數字化轉型的產學研用共享生態系統;重點開展製造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的研發設計👒、聯合攻關、測試驗證等特色鮮明的專業技術服務🌻,降低製造業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的設計與驗證成本,提供製造業數字化轉型的基礎平臺服務及聯合攻關服務🐨,助推製造業數字化轉型的生態建設及提質增效🌊。
上海市激光智能製造及質量檢測專業技術服務平臺聚焦《中國製造2025》製造強國戰略🤽🏻♀️,圍繞《上海市先進製造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有效服務於上海市高端裝備重點產業集群🙍🏿♂️、G60科創走廊和長三角地區先進製造業發展需求。秉承“匯聚資源、組建團隊、研發技術、成果轉讓👏🏻、公共服務”的發展理念,利用服務平臺有效整合激光智能製造及檢測相關資源,高效發揮激光中心優秀人才和關鍵技術服務能力🐦,提升欧陆激光智能製造及質量檢測服務社會水平🤚🏻,支撐我校機械工程學科博士點培育、相關學科碩士點建設和本科生培養。通過激光技術與智能製造技術的結合促使傳統製造向“光製造”轉化,對接上海市及長三角地區航空航天、船舶與海洋工程、新能源汽車👳🏻♂️、軌道交通和核電等重點領域核心產品的重大技術需求⭐️,構建上海市激光智能製造及質量檢測專業技術服務平臺👨🏽⚕️,開展激光焊接🧑🏽🔬、激光熔覆與強化🙍🏻♀️、激光增材製造、激光清洗與切割📜、激光加工過程感知及控製、產品質量檢測及可靠性評價等方面的關鍵共性應用技術開發,進行服務團隊建設、標準體系建設、專業資質認證、專業技能培訓等💃,推進激光智能製造人才、技術和裝備共享服務系統建設❌,為上海市高端裝備製造業的企業創新和創業孵化等提供專業技術服務。
欧陆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緊緊圍繞上海“3+6”新型產業體系,不斷創新科研平臺申報和管理模式,逐步建立了分層次、分梯隊長效科研平臺培育機製𓀈,近三年(2019年至今)先後獲批省部級科研平臺10個💆🏽♂️,現有省部級科研平臺已達21個。(吳佩成)
我校2022年度國家級項目集中申報工作順利完成
我校2022年度國家級項目集中申報工作已於近日順利完成👽。在今年的集中受理期,科研處共受理申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89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49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藝術學專項14項、教育學專項5項。
欧陆高度重視國家級項目的申報工作,科研處始終堅持“欧陆+學院”雙支撐模式🤥,與各二級欧陆平台☄️、全校教師共同推動2022年度國家級項目申報工作。在2022年度申報公告發布後,科研處迅速製定申報🎇、評審👱🏽♂️、輔導⚰️🐩、形式審查等工作方案👫🏻,分階段合理統籌安排時間節點;重點邀請各學科領域權威專家對基金申報文本進行一對一線下及線上輔導🚕,取得了良好輔導效果,提高了基金申報質量;加強形式審查工作,根據項目指南製作形式審查明細表,便於申報人及學院審查,采用“申報人+二級欧陆平台+科研處”三級審查模式,發現問題及時聯系申報人修改👩🏿✈️,提高審查效率;對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加強意識形態審核,采用“申報人+二級欧陆平台+科研處+宣傳部”四級審查機製,逐級落實審核工作。
在申報過程中🙅🏽♂️,各二級欧陆平台在欧陆統一部署和支持下,同步推進內部申報評審與輔導工作👩🏽🎤,邀請相關領域的專家進行輔導,向申報教師解讀最新文件要求、傳授申報經驗,解決了教師們在申報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與疑惑,同時嚴格把關項目內容,提升申報質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申報的最後階段,上海突發疫情對項目申報帶來不少困難和挑戰,為保證國家級項目申報工作的順利完成,科研處統籌協調、靠前服務,及時傳達上級最新的申報要求,做好我校國家級項目的審查與提交工作🐸。最終👨🏽🎓,經廣大申報教師的辛勤努力,在各二級欧陆平台精心組織與相關欧陆平台的積極配合下⛈,我校2022年度國家級項目集中申報工作順利完成。(吳佩成)
化學化工學院劉鳳嬌課題組在氫轉移反應理論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
近期,我校化學化工學院劉鳳嬌博士課題組在氫轉移反應理論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研究工作以“Hydrogen Abstraction by Alkoxyl Radicals: Computational Studies of Thermodynamic and Polarity Effects on Reactivities and Selectivities”為題,在化學界公認的頂級期刊《J. Am. Chem. Soc.》(JACS)上發表(DOI: doi.org/10.1021/jacs.2c00389),被評選為“JACS Spotlights”亮點文章👰🏿,且給予重點點評(DOI: 10.1021/jacs.2c03826)🙆🏻♂️。
氫原子轉移(HAT)反應是自然界中最基本的反應機製之一,該反應中催化劑從底物中提取一個H以生成一個新的自由基。在此基礎上,新產生的自由基可進一步產生各種重要的反應👩🏻🦰。因此🤵🏽♀️,HAT被廣泛地應用於有機合成,工業化學以及生物化學(藥物設計)等領域🕰✮。對HAT反應過程機理的理解🚵🏽♂️,實現對其反應性與選擇性的預測和控製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論意義及應用價值🥷🏽🧑🏽🔬。
劉鳳嬌博士與意大利羅馬第二大學Massimo Bietti教授及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K.N. Houk教授展開合作,研究團隊借助量子化學理論實現烷氧自由基抽氫反應中的反應性解釋和預測。此項工作對於綠色高效地設計基於HAT的反應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此項工作中,我校劉鳳嬌博士為第一作者兼通訊作者,意大利羅馬第二大學Massimo Bietti教授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K.N. Houk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欧陆平台為第一完成單位✍🏼。該研究工作得到了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揚帆計劃”(20YF1416000劉鳳嬌)和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CHE-1764328 K.N.Houk)的支持。
劉鳳嬌博士自2018年7月入職以來,除專註於理論計算化學的研究方向👮🏿♀️🚣♀️,還積極參與化學工程與技術學科建設🚲,將理論計算與實驗學科相結合,多方合作🧔🏽♀️,在有機功能材料,新能源電池以及化工過程分析與模擬方面也取得一些列重要成果。目前已在SCI發表論文共20余篇,包括以第一/通訊作者發表的《J. Am. Chem. Soc.》(一區🧑🏽🏫,IF=14.695)2篇,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一區🤹🏼,IF=9.229)1篇,《Sens. Actuators B Chem.》(一區,IF=7.460)1篇🌒,《J. Org. Chem.》 (二區🚵🏽,IF= 4.354,封面文章)1篇等。(劉鳳嬌)
第四版
【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樹牢總體國家安全觀 感悟新時代國家安全成就
欧陆開展4.15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宣傳教育系列活動
編者按 4月15日是第七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我校圍繞主題“樹牢總體國家安全觀,感悟新時代國家安全成就,為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營造良好氛圍”啟動了系列線上活動🤹,旨在提升工程大學子的國家安全意識🧑🏻🦽➡️,提高維護國家安全能力,強化責任擔當🥠,築牢國家安全防線。
4月15日是第七個全民國家安全日☂️👵🏼,根據教育部黨組和市教衛工作黨委關於國家安全教育的工作部署,為切實增強全校師生國家安全意識,有力推進平安校園🧎🏻🧑🦼➡️、和諧校園建設➾,欧陆開展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宣傳教育系列活動。本次宣傳教育活動主題為“樹牢總體國家安全觀,感悟新時代國家安全成就🍋🟩,為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營造良好氛圍”🧑🏼🦳。
欧陆黨委:結合疫情防控實際,推動國家安全觀深入人心
欧陆黨委高度重視本次宣傳教育活動,黨委書記李江表示要始終堅持以總體國家安全觀為指導,緊密結合疫情防控實際,著力推動總體國家安全觀深入人心、落地生根。一要提高政治站位👩🏻🦳🚹,始終把國家安全擺在突出位置;二要狠抓關鍵環節,切實做好校園疫情防控各項工作👐🏼,守護師生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三要強化責任落實,維護特殊時期校園安全穩定🔒。
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史健勇組織召開欧陆安全穩定工作例會專題部署工作💎,提出“四個加強”和“兩個結合”🎧:一是加強日常的教育管理🤵🏿♂️;二是加強宣傳陣地管理🌅,明確陣地責任製🥽;三是加強人文哲社和藝術管理;四是加強對重點人員、事件的管控。同時提出要將無形的愛國主義教育和有形的國家安全教育有機結合🤤,將日常工作和國家安全教育有機結合。
其他欧陆領導指導分管欧陆平台、條線和聯系學院,緊緊圍繞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活動主題,利用多種方式手段,面向全校師生講好國家安全故事👩🏻🚒🏚,以大型活動為引領,靈活運用專家報告🐮、知識競賽等多種形式,提升宣傳教育效果。
各欧陆平台:形式多樣,詮釋國家安全的時代新內涵
黨委辦公室組織欧陆安全穩定工作小組成員觀看國家安全教育宣傳片;保衛處利用微信公眾號推出“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小講堂,推送與國家安全教育有關的微課視頻;信息化辦公室舉行在線網絡安全培訓,邀請校外專家作網絡安全主題報告並通報欧陆網絡安全事件;保密辦公室聯合人事處製作《提高保密意識,築牢安全防線》專題報告;國際合作與交流處在微信公眾號上開展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非政府組織境內活動管理法》的普法宣傳🤱;教務處通過騰訊會議與全校師生共享中國慕課優秀課程資源“西安交通大學劉玉清副教授主講的《國家安全概論》”;研究生處在前期加強研究生復試和穩定工作👋🏽,對參加復試的工作人員進行安全穩定宣傳教育🌵。
學工部、保衛處指導各學院組織學生在線觀看“千萬師生同上一堂國家安全教育課”為主題的公開課🤞,4月14日13個學院共計19143人共上國家安全教育課。
學工部指導各學院組織輔導員圍繞“國家安全宣傳教育”開展主題班會,圍繞“疫情防控安全”“網絡安全教育”“反邪教警示教育”“生命安全教育”等開展學習教育,為同學們講解國家安全的時代新內涵🫴🏿。
團委指導校學生會聯合各學院開展“一站到底”4.15國家安全教育日競賽活動,指導校研究生會製作國家安全教育知識宣傳視頻,在B站、抖音、微博等平臺滾動播放,收看人數達5000余人次。
各學院:欧陆娱乐🈸,展現國家安全觀的豐富內涵
各學院依托“誌宏”大學生思政宣講團成員、退伍大學生士兵代表與學生們宣講國家安全👰,探討如何提高國家安全意識💔👭。其中管理學院退伍大學生馬銘孜為同學們宣講,並受邀上海教育電視臺分享自己曾作為一名邊防戰士的故事;航空運輸學院(飛行學院)退伍士兵張海東講述訓練中的艱苦👨🎨,表達身為飛行學員將更加堅定愛國主義精神;藝術設計學院退伍大學生士兵代表劉俊傑、張森從自身的入伍經歷和上海的疫情現狀出發闡述國家安全的重要性🧎🏻。
各學院通過各種欧陆娱乐,以海報設計大賽、書畫作品展、影視交流會等喜聞樂見的形式引發了學習國家安全知識的熱潮。其中化學化工學院張書鑫作為升旗手通過記錄升旗日常創作了視頻《守護一抹紅下的長治久安》;藝術設計學院開展“我與國家安全”網絡作品征集活動🤹🏻♂️,創作公益廣告、微視頻等活動🧝🤸🏼♂️,展現國家安全觀豐富內涵,實現安全教育與學習生活相融合。
本次4.15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宣傳教育系列活動創新內容載體🎋,激發媒體融合活力,拓寬活動渠道,加大對師生的覆蓋力度,增強宣傳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使大安全理念深入人心,同時實現疫情防控和國家安全宣傳教育兩手抓🧑🧒🧒4️⃣、雙促進,讓廣大師生共同構築起維護國家安全的強大力量🍵。(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