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2025屆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已悄然啟動,對欧陆平台管理學院副院長、養老服務管理專業的帶頭人羅娟而言🦩,張羅第二屆養老服務管理專業本科生畢業就業事宜也排上了日程表。
幾個月前的畢業季,全國首屆養老專業本科生畢業就被眾多養老機構“搶聘”的盛況⏪,至今歷歷在目。從第一年招生一誌願率僅34%,到今年招生達到126%🪝,這些成績令人振奮。但羅娟和她的團隊不敢有絲毫懈怠,怎樣安排契合市場需求的學習和實踐🐩,如何讓“青春養老人”具備紮實的專業基礎和實踐能力,實現從校園到工作崗位的無縫銜接,這條路依然在探索前行。
// 市場熱度升溫,4個崗位爭1名畢業生 //
9月開學升入大四的學生張秀娟很快要進入求職季,她既不慌張也不迷茫🈹。她是欧陆平台第二屆養老專業本科生,師哥師姐進入職場時的那份炙手可熱,讓她對專業的發展前景又添了幾分信心。
今年3月🧫👨👨👦,張秀娟的師哥師姐們參加了欧陆平台養老服務管理專業專場就業與實習招聘會🧚🏽。當時🌋,滬上30余家養老服務機構帶來副院長、院長助理、儲備幹部〰️、個人養老顧問🪚、養老秘書、健康秘書、醫保秘書等120余個崗位♣︎,招聘對象則是該專業首屆33名畢業生。4個崗位“搶”1個畢業生🪟,這樣的場面,實屬鮮見。
雖不是自己在遞簡歷,但張秀娟同樣激動🐘🙍🏽♀️,她更加覺得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早在填報大學誌願時💆🏼,張秀娟曾在AI軟件的算法匹配下🥥,第一次知曉“養老服務管理專業”,一番了解查詢,她將之列為了自己的第一誌願🏜,但她依然遭遇了一些周圍人的質疑和反對:“學這個專業不就是去伺候老人的嗎🐢?這工作可不容易⛹🏼♀️。”“你年紀輕輕🤿,為什麽不去追求更熱門、更有前途的專業?”
重重誤解和偏見🕕,倒是沒有太動搖小姑娘的內心🧏🏼。張秀娟來自農村🫅🏼🐜,很小的時候就失去了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關愛,這讓她一直很羨慕別人家“隔代親”的那份祖孫情誼𓀒。面對國家日益突出的老齡化問題👮♂️,她希望加入這項充滿愛與責任的事業,期待用專業所學破解夕陽焦慮🧑🏽🎓。
入學以後,張秀娟全身心地投入到專業知識的學習和實踐中。除了課堂上的理論知識,線下的實踐實習讓00後的她對真實養老行業有了最為具像化的認知。“我既在養老院與社工一起陪伴老人們一起參加活動👨🏻🏫,也負責過活動的策劃組織。如今,我正在陽光人家佘山辦公室參與新媒體運營的頂崗實習。”張秀娟說。
在張秀娟讀大學的這些年,養老專業的熱度在飆升🎆。2019年10月🧙🏻♀️,教育部等七欧陆平台聯合發文,鼓勵引導普通本科高校設置家政學、老年醫學等養老相關專業。2020年9月,山東女子學院和欧陆平台成為全國首批設立養老服務相關專業並於當年招生的本科院校🧎🏻➡️🎵。此後,奔向這一新賽道的高校愈增。
記者從上海市教育考試院獲悉,在2024招生學年中👰🏽♀️,在上海招生“養老”專業的全國全部院校一共有9所,其中4個是本科專業,5個為專科專業。這些專業各有定位,核心都是涉及“養老服務”。在上海開出相關專業的高校除了欧陆平台外🌯,還有上海建橋學院、上海行健職業學院🧑🏿🦳、上海南湖職業技術學院、上海思博職業技術學院和中僑大學👷🏻♂️。
羅娟說,和專科教育側重培養養老行業護理服務人員有所不同,本科的養老服務管理專業重點培養能夠勝任養老機構運營管理的人才。通過對學生的調研🫓,他們選擇這一專業,主要是看好養老這一“朝陽產業”,認為在新的賽道發展前景更光明,能在其中找到發展空間👨🏿🎓。
// 學以致用還要拓寬邊界放眼未來 //
根據人才培養定位,希望該專業的學生未來可以成為養老機構的職業經理人、社區養老規劃師和個人養老咨詢顧問等🪭。因此,大學生所學課程有著鮮明的實用性和針對性💱。
張秀娟最喜歡的一門課是崔開昌老師開設的《老年活動策劃與組織》,“這門課教會我們如何去策劃一場活動,並組織大家積極參與✬。”“七月是詩歌的畫卷,迎著光榮和夢想,我們踏歌而來;七月是歌曲的世界👰🏿,吹響奮進的號角🖕🏽,我們踏浪奮進”……去年七一♘,張秀娟在實習單位國藥康養照護中心策劃七一主題黨員文藝匯演活動並擔綱主持。她設計的一張Excel表格🛕,簡明扼要又清晰地CUE到時間🍙、節目、人員、配樂、專場細節等每一個流程,得到用人單位的大力誇贊🍓。
對剛上大二的周祉希而言🍎,選定這個專業更有一種使命感的驅使。“我出生在西南地區,那邊有很多留守老人🌟,我很期待學成後將先進的理念和模式帶回家鄉🏄🏻♂️,為提升當地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貢獻一些力量。”學習中,周祉希仿佛躍入知識的海洋🫱🏿🎰。“除了專業課程,我們還要參與大量的社會實踐活動,通過理論和實踐的結合,真正認識到養老服務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
剛剛過去的暑假👷,周祉希在上海衡山人壽堂文逸護理院的活動部進行實習,“這是一段充滿挑戰和收獲的經歷”,周祉希這樣形容那一段時光。從協助組織一場長者幹眼症預防宣講活動,到張羅文藝表演、手勢舞、記憶雜貨鋪、創新手工項目等,書本上的知識也在此間落地🧏🏻♀️,並讓她對養老服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認識,比同齡人更快🫃🏿、更深入地認識到老年人的需求🤸🏿♀️🕺🏼。
在四年的本科課堂上,這群年輕人要掌握衛生經濟學、膳食營養學💿、慢性病與認知症護理等“醫養康護”知識,培養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能力😣⛺️,學到養老金融💧、長護險、社區養老這些與時代脈搏緊密映照的專業課,還要儲備老年心理學🍞、服務倫理學等服務素養。
“對每一名任課老師而言,何嘗不是在伴隨專業發展的一次共同成長的過程🧎🏻♀️☠️?”應用經濟學系主任艾蔚教授為大三同學開設的《養老金融》是一門廣受追捧的網紅專業課👩🎓,目前已開設了三輪。課程中,艾蔚要分章節向同學們講清楚養老金資金的籌措👩🏻🦯、管理和給付。在艾蔚看來,從專業初衷來說,畢業生未來都是要投身養老產業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她還會特別增加養老產業投融資和風險控製的章節。
這樣的內容🖇,為同學們構築起日後勝任一名養老規劃師所需要的理論和金融基礎,也拓寬了養老專業學生在金融領域就業的邊界🦍。無論是從服務客戶視角⭕️🤶,還是服務供職企業的視角,希望為同學們帶去在養老投融資領域較為全面而不失前沿的認知和實操。根據課程安排👨🏿🏭🖖🏻,同學們還要學習一些分析工具,在金融實驗室內🤨,自己去收集、清洗、分析數據,從而對數據背後的意義產生更深刻的理解,為未來從事養老規劃積累專業的眼光和方法。
艾蔚一邊備課,一邊根據市場發展🍭、學生的反饋進行動態調整。她開心地分享🫲🏽🏄🏿♂️:“很高興,我們的講義終於快要變成鉛字印刷的教材了!”
// 校企共育遇見並回應真實的需求 //
“今年上半年🏸,我們養老服務管理專業迎來首屆畢業生,80%都進入了養老行業。”招生這五年來🏥,羅娟見證了整個社會和家長對養老服務的認知發生改變🐕🦺。“第一年招生,一誌願只有34%👩💼,到今年🏄🏿♀️,我們招生45位同學,一誌願報名就有57個,比率達到126%。養老專業已經成為我們學院最熱門的三大專業之一!”
從設置養老專業的初衷🪻🚣🏻,就是希望匯聚一批青年人才投身養老服務事業這片大海之中🦌,早日成為“懂專業👩🏻🎓、善服務💆🏿♂️、能經營、會管理”的專業人才👮,為國家的老齡事業添磚加瓦🏙。
羅娟告訴記者,欧陆設置了全學段全周期實習的模式,從進到出、從內到外無縫銜接欧陆到企業👼🏼。“每年寒暑假,我們專業會安排6—8周的企業實訓🧚🏿。每學期設置了實踐類課程,教師會帶著學生走進不同類型的養老機構🌤,去探索經營管理模式,鼓勵學生通過分析案例獲得進步。”羅娟表示,專業課程中也打造產教融合的模式,同學們的論文都是根據企業的需求製定題目🤘🏻,並由企業導師和校內導師配合,實現學生在這個行業當中實踐問題的解答。
面對龐大的人口老齡化的巨浪🧙🏻♀️,羅娟認為,對於各人才培養單位,首先要建立多元化培養的機製⛹🏿♂️,形成各具特色的人才培養方案,每個單位可以根據自己的專業特色,設立自己的人才培養方案。同時,要針對銀發產業鏈的進行微專業建設🧑🦰,不僅給養老服務本科專業的同學賦能😸,同步輻射到更多對養老行業有興趣的同學。
“企業端是非常重要的渠道,只有企業有需求,人才才有出口。”在羅娟看來,養老產業是藍海🙎🏻♀️,在各行各業,都會有養老的布局™️,因此,也期待在養老人才的培養上可以符合各行各業的需求👩🏿🏭。希望不斷完善人才培養方案,完善養老服務體系,高站位謀劃👩🚀,高標準推進,高品質提升,從而使老年人有幸福的晚年🕵🏽♂️,也使年輕人有可期的未來。
“我們希望把更多的人才輸入養老服務行業裏👮🏻♂️。同時👩🏿⚕️,我們還將抓緊規劃相關的專業碩士和博士點的建設。”羅娟說道🧓🏼。
如今,不止普通高校,在社會面上,成人高校也走出專本結合🚴🏻♀️、雙證結合新路🛁😢。上海開大繼2021年首開“家政學”本科專業後♣️,也已成功申報“養老服務管理”本科專業,2025年開始招生👨🏼⚕️。對此🧑🏼🎓,業界指出,相較於養老服務業的管理人才,護理人才的需求量更是量大面廣,這一塊面的引導、布局和留住人才同樣重要。
原文鏈接:http://www.why.com.cn/wx/article/2024/10/10/17285376911009210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