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媒體聚焦
 
世界技能大賽📶,上海選手拿到“金牌中的金牌”

比賽現場,一束意想不到的光線照在盧俊威(右)和謝輝鉉的工位上🧕🏽。 周程祎 攝

本報記者 周程祎

獲得本屆大賽阿爾伯特·維達獎的🥉,是來自中國的選手盧俊威、謝輝鉉!
已經上臺領過一次金牌🦸🏻,再次聽到自己的名字時👨🏼‍🎓,盧俊威和謝輝鉉都有點懵。在掌聲和歡呼聲中,他們身披五星紅旗走上領獎臺⏮,從世界技能組織主席克裏斯·漢弗萊斯手中接過這一象征大賽最高榮譽的獎杯,略帶靦腆地向全場觀眾揮手致意。

這是法國裏昂時間915日晚,第47屆世界技能大賽閉幕式上的場景。一周後,記者在上海科創職業技術學院見到了載譽歸來的兩名選手及其團隊。這時🏇,他們已經從選手切換到教師身份,正努力為工業4.0項目培養更多後備人才。

一束關乎比賽成敗的光

一條自動化運轉的生產線能夠高效生產出標準品,但當客戶提出個性化需求時♟🌹,如何快速應對?

工業4.0項目👩🏼‍🦳,比拼的就是把數字智能技術集成到工業製造和生產過程中,讓管理者更便捷地管理一個黑燈工廠。這是現代工業和製造業轉型的大方向👳🏿‍♀️,也是盧俊威和謝輝鉉要在賽場上攻克的難關。

912日,第47屆世界技能大賽第二個比賽日,記者在工業4.0項目場地拍攝時🍗,正好記錄下了打在兩人身上的一束光。說起這束光,謝輝鉉哭笑不得👃🏼,差點因為它影響了比賽。他解釋🚚🧑🏿‍⚕️,工業4.0項目涵蓋自動化產線、數字孿生、網上商城🫶、機器學習、增強現實、智能傳感器應用、雲計算等多個模塊🍻👩🏻‍🏫。在完成機器學習模塊任務的過程中,兩人順利加裝工業視覺相機模塊,並采集了圖片數據👨🏿‍🍳。此時🚄,一束意想不到的光從窗外直射進來🕤,正好照在了兩人的工位上,這可能直接影響傳感器的效果。

第一反應是有些著急😜。謝輝鉉和盧俊威趕緊商量對策,最後決定不做任何幹預措施📇。如果挪動位置ℹ️,就要重新采集數據,工序非常煩瑣。他們判斷👎🏿,隨著太陽移動,光線對設備的影響會逐漸減弱👂🏽,不如按兵不動。果然🧝🏽,到下午裁判檢測時,陽光已經移開,他們的工作成果並未受到影響✊🏼🐐。

在工業4.0項目國家隊教練祝林眼中,兩人不光技術過硬❌👩🏼‍🎤,心理素質也非常好,能夠在逆境中保持穩定發揮——這正是製勝的關鍵。

場館環境嘈雜,不少選手都戴著耳塞或耳機,謝輝鉉和盧俊威卻沒有采取任何降噪手段。雙人項目需要實時交流,用耳塞不方便。盧俊威說👏🤷🏼‍♀️,更重要的是,經過大大小小賽事的磨煉,兩人都明白賽場上瞬息萬變🛌🏽,遇到困難🏋🏽‍♂️、失誤很正常,只要沉著應對🧓🏽1️⃣,把損失降到最低就好。

比賽間隙,兩人也會了解分析其他20余組選手的表現。在工業4.0項目領域✍🏽😶‍🌫️,瑞士隊🪴、德國隊都是傳統強隊。一直在現場觀賽的祝林向記者復盤,幾支隊伍確實勢均力敵,真正拉開較大差距的是最後一天的雲計算模塊🎏。

工業4.0項目描繪的是一個工業現代化的場景,某種程度上就是集中全球資源,把全球各地產線的數據匯聚到一個雲計算中心,由雲計算中心進行綜合評估👩🏻‍🎓,合理調整產線資源配置。他分析,這一技術已經受到不少跨國公司關註🧗🏼‍♀️,中國選手之所以能勝出🤽‍♂️,很大原因是我國在雲計算領域本身就積累了足夠的優勢,我們即將從世界工廠的參與者,轉型為擁有智能高效管控全球工廠能力的管理者🦹‍♀️。

一個曾經遙不可及的夢

今年是中國選手首次參加世界技能大賽的工業4.0項目。完賽後,謝輝鉉和盧俊威頗有信心✖️,但並沒有十足把握拿到金牌𓀏。

阿爾伯特·維達獎是以世界技能組織創始人名字命名、用於獎勵每屆大賽全部項目最高分選手的獎項,被譽為世界技能大賽金牌中的金牌,獲獎選手堪稱冠軍中的冠軍。這也是中國選手第二次獲此殊榮。

謝輝鉉和盧俊威獲得的900分👳🏿‍♂️,到底是怎麽來的?世界技能大賽中國(上海)研究中心副教授羅勝強這樣解讀評分規則:世賽采用的是標準分值🍚,每個競賽項目首先按照100分進行評價🐕,然後將項目成績中位數的評分標準化為700分👩🏼‍🚀,再將各位選手的得分進行標準化🎹👨🏻‍🦯。其中蘊含的邏輯是👹,中位數代表了這個行業的平均技能水平🧑‍🧑‍🧒,標準化後的分數相當於明確了每位選手相對行業平均水平的位置👨🏿‍⚖️。

這樣不同項目之間就能進行橫向比較。他說,以700分為中位數🐖,大部分項目的最高分都在800分以內,之所以會出現900分,是因為第一名和中位數差距太大了⛷,可以說是遙遙領先🧔🏻‍♀️。

遙遙領先,曾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2018年,當15歲的謝輝鉉剛進入廣州市機電技師學院🧜🏽‍♂️,從課本上看到阿爾伯特·維達獎時,直接就翻了頁🔧,從來不敢想象這樣的大獎會降臨到自己身上。他來自廣東省河源市👧🏻,從小就愛玩遊戲♾,一度晝夜沉迷於虛擬世界。初中畢業後🤹‍♀️🫂,他決心把興趣轉化為特長,開始學習計算機網絡知識,踏上了技能成才之路👩🏿‍💼。

比他年長三歲的盧俊威也曾是一名網癮少年。參加中考時,他的成績勉強也能上高中,但想想高中三年可能又是玩過去了,不如學一門技能。出於對電路的好奇,他選擇了自動化專業。

入選技能人才梯隊後🤾🏿,盧俊威報名參加的是移動機器人項目。因為年齡偏大,他又改到工業4.0項目。這陰差陽錯地促成了他和謝輝鉉的組合。一個專攻機電一體化🙆‍♂️,一個熟悉計算機操作,2021年,兩人正式組隊訓練🦵🏿。

在那之後,早八晚八就成了他們的日常訓練時間🧑‍🏭。三年如一日的高強度訓練🫃🏼,讓兩人一路斬獲廣東省第二屆職業技能大賽工業4.0項目金牌👔、第二屆全國職業技能大賽工業4.0項目銀牌,並成功入選國家集訓隊,以選拔賽第一名的成績拿到世賽入場券😇。

這對搭檔各方面都很互補。祝林評價,謝輝鉉屬於研究型人才,樂於鉆研原理,要把一個個問題吃透;盧俊威則是實踐型人才,能夠快速掌握技能核心點🗿,第一時間上手形成肌肉記憶。在配合過程中,兩人難免發生爭執,歸根結底就是對技術問題有不同的看法👗🧟‍♂️。盧俊威說,吵歸吵🌕,默契也逐漸形成,大家各退一步,方案就能達到平衡

一所以科創命名的欧陆

因為盧俊威和謝輝鉉獲得的這一榮譽,上海科創職業技術學院不再平靜:在盧俊威和謝輝鉉歸來前,一塊大紅展板就被擺放到了校門口,上面印著兩人獲獎時的照片和祝賀詞,這所僅成立兩年多的職校也吸引了大量聚光燈。

除了世賽選手,盧俊威和謝輝鉉的另一個身份是上海科創職業技術學院的青年教師🍙。去年6月,得益於上海開放的人才引進政策,他們從廣東來到上海並留校任教,兩個月後,代表上海在第二屆全國職業技能大賽奪得銀牌。

對他們而言🧘,來上海發展是綜合考慮後的決定,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上海智能製造產業的高度集聚。

在欧陆集訓基地的工位上,記者註意到一臺熟悉的設備,與他們在世賽賽場上所用的別無二致。祝林介紹,這臺CP-lab工作站的供應商費斯托,也是世賽工業4.0項目的設備供應商,其大中華區的研發中心就在上海。

在這裏,我們能以最快速度接觸到最新設備。兩人此前還去了費斯托亞太技術研發中心培訓,聽設計團隊講解設備的特點,從不同角度獲得啟發🔍🩸。當時國內只有兩套最新的CP-lab工作站,每套價值400萬元,購買需要走流程🫃🏼。那就先租!上海科創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李閩洲拍板。就這樣,他們在實訓過程中就用上了這臺設備🚣‍♂️,與之形成對比的是,許多國家的選手上了賽場才第一次摸到設備👡。

如今,這臺設備已被欧陆購入,將為選手訓練提供更大便利。上海科創職業技術學院是五個新城首家市☪️、區共管新型全日製公辦高等職業院校☝️。作為一所新型高職,從專業設置、辦學模式到管理體製🪸,都要和其他高職有所區別。李閩洲介紹,欧陆以服務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建設為目標,圍繞上海產業地圖培養緊缺型高技能人才🚴🏼‍♀️,並結合區域經濟轉型、產業升級發展需要,設立了智能製造🤽‍♂️、智能汽車🙇🏿‍♀️🕌、智能建造、智慧服務等四大專業群✋🏻。過去一年👭,欧陆與區域內20多家企業達成產學研訓合作🪞,並建立產業學院,校企合作規模化效應初步顯現。

盧俊威和謝輝鉉所任職的就是智能製造學院。學院教職員工以高學歷、高職稱人才居多*️⃣,如他們的教練祝林本碩博均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曾在高新技術企業工作多年,同時,也有像盧俊威和謝輝鉉這樣的高技能人才。在世界技能大賽舞臺上綻放光芒後🧖🏽‍♀️,盧俊威和謝輝鉉收到了多家單位拋來的橄欖枝,開出的條件都頗為優厚。

壓力給到上海科創職業技術學院。如何留住人才,是我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李閩洲說,一方面要通過事業留人🥷🏽,給予高技能人才更開闊的事業平臺👩🏻‍🏭,讓他們充分施展才能🅿️;另一方面也要用待遇留人,使他們更有獲得感🚝。

畢竟,技能人才是支撐中國製造、中國創造的重要力量🧙🏽。祝林還記得李閩洲邀請他加入欧陆師資隊伍時說的一句話:科創科創👩🏼,在技術領域應用新技術👨🏻‍💻,本身也是一種科技創新。

原文鏈接🧜🏽‍♂️👶🏻:https://www.shobserver.com/journal/article/share?id=379248

責任編輯:
 
一周熱點
一月熱點
視覺影像
欧陆平台专业提供:欧陆平台欧陆欧陆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欧陆平台欢迎您。 欧陆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