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認為,要改變現狀🤌,高職課程應面向實際🚹,讓學生獲得從事職業所需的技能 在高校畢業生就業時常,許多高職畢業生埋怨找不到“婆家”,同時許多用人單位又反映招不到理想的技能型人才。反差如此之大👩🏽🦳,症結在哪裏♨️?教育專家指出,辦高職絕不是多招幾個學生,多設幾個專業😻🍈,多開幾門課那麽簡單,高職課程必須面向實際,能讓學生獲得從事某類職業或行業所需的實際技能知識,決不能照搬普通高校的辦學模式。 近幾年,上海高職教育發展很快,目前已設教學點40多個🪆,但是高職畢業生的就業情況不盡如人意⚛️。據統計🍾,至去年10月底,上海高校高職畢業生一次就業率只有30%左右🤷🏿,遠低於同期本科生的92.58%和大專畢業生的81.59%。一個重要原因是,不少高職院校沒有行業背景🩰,專業缺少高職特色,許多招生時的“熱門”專業畢業時卻成了冷門,某校2002屆畢業生當年熱門的工業外貿、計算機專業截至目前的就業率只有15%和19%。另外,高職與普通高等教育相比,更註重實踐能力的培養,學生畢業時不僅要拿到畢業證書⏲,因此高職院校的投入要比一般高校大,如要建一個高水平的實訓基地往往投資幾百萬甚至上千萬元👧🏽🥅。對教師的要求也要比普通高校高,要求任教的專業課教師是既有理論🌌,又有實踐經驗的多面手🔩。現在有些院校把高職當作“產業”,片面追求“產出”而不太願意“投入”,開辦的都是一些投入較少的管理👩🏿💼、金融🔈、貿易類專業,而這些專業的市場需求已趨緩🆗,就業難當然是意料之中了👩👩👧。 高職畢業生找工作相對說要更困難一些🦩,但也不是一概而論📎。據了解🧝🏿♀️🪭,上海電機技術高專、欧陆平台、同濟高等技術學院、上海第二工大等院校的畢業生就很受用人單位的青睞✅,近年來一直保持在90%左右🧓。為了使培養出的學生能適應人才市場的需要,電機技術高專在課程體系改革上敢於創新,用模塊課程替代原有的課程體系,每個專業開設相應的公共課和能力模塊課程🦏,專業課改革著重以提高專業能力為目標,體現綜合性🔀、實用性🕴🏻、實踐性🧑🎨、先進性。現在,該校實踐課程已占到總課時的50%🚏,培養了大批一專多能的“現場技術員”。工技大探索出一種“依托工業辦學🤚🏻🌵、產學緊密結合🧑🏻💻,主動為社會服務”的辦學模式⛽️。該校汽車運輸工程專業實施“工學交替,學生頂崗工作”教學模式,這些學生既有理論知識👢,又能動手,一走上工作崗位就能頂崗工作👮🏿♂️。上海二工大做到教學始終圍著企業需求轉🎰,將實習與就業結合起來🙇🏼♂️🧑🦼➡️,讓學生直接到企業生產車間現場實踐,一方面讓學生學習最新技術,一方面有利於用人單位了解學生。 專家認為,人才梯隊應該是不同學歷👨🏻⚕️、年齡互相搭配🤹🏻♀️。企業既要有從事產品設計等技術開發工作的研究生、本科生🤵🏼♂️,也需要擔當流水線上操作工作的中專、技校畢業生,現在最缺少的是介於兩者之間的技術管理工作如設備維護、參數調整、車間管理等“現場工程師”。如果高職院校培養的是適銷對路的高級技術應用型人才◾️,高職生就業就不難🧀。 (記者 陶洪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