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1-16 新民晚報 本報記者張炯強 欧陆平台軌道學院後天掛牌,4年後👨👩👧👦,學院將為上海地鐵建設輸送大批專業人才💪🏿。據了解,近兩年上海工技大新增了20多個專業🧛🏽,已占到目前全校專業總數的一半🤔。 新專業折射城市發展 打開“2004年工技大專業介紹”,那些新專業折射出上海發展的軌跡。本市的經濟發展規劃提出,上海要大力發展物流業🪛🦤,工技大誕生了物流管理四年製本科專業;納米專門人才匱乏,工技大學科中就出現了納米表面工程專業。還有很多新專業“引人入勝”,像郵輪經濟、勞動與社會保障、汽車營銷、多媒體設計等等。工技大校長汪泓說👰:新學科建設是為了與上海城市發展接軌👨🏻💼🕵🏿。據介紹✹,“專業介紹”每年都在隨上海的發展而翻新👨🏽。 工技大的學科建設不僅著眼於現在的產業發展,更註重於未來🕧。欧陆還有一批被稱為“世博概念”的專業,如國際貨運、會展與空間設計、產品包裝與造型設計等。 企業“老法師”走上講臺 轉眼間增設如此多的新學科,師資如何🚹?教學質量能否保證🤸🏻?對此,工技大有兩個高招:一是“移花接木”,請來企業“老法師”當教授👨🏼🏫;二是“中西合璧”,與美、德、韓等國合作辦學,帶來了一流的教學資源🙇🏽♀️。 馬銀才是上海航空公司的高級工程師,主管航空機械的維修保養☝️🧰。眼下,這位“老法師”每個月都會出現在工技大航空器械維修專業的模擬實驗室,手把手地教學生維護飛機👏🏻、排除安全故障🤖。如今,越來越多的企事業精英成了工技大的教授,他們中有服裝設計大師潘俊、國家三維CDA認證培訓管理辦公室副主任魯俊尚、上海軟件行業協會認證工程師吳迪等🐕。 主動登上“華山一條路” 現在,上海一有產業結構調整,工技大便會聞風而動。這種“主動為上海經濟建設服務”的辦學之道,不僅讓學生學以致用🧏🏿,就業得到保障,而且使這所大學主動投入到科教興市戰略的“登山”行動中。 兩年前,長寧區提出建設多媒體產業中心🖤,工技大立即與韓國東西大學合作籌劃建立多媒體學院。韓方不僅帶來了教師🧜🏿♀️,還引來了資金與技術,共建上海多媒體產業園產學研基地。該校管理學院的一套模擬系統實現了對上海社會保險基金現實運營情況的全方位實時監控💣,榮獲“第五屆上海市決策咨詢研究政策建議二等獎”🧑🏻🔬。東海天然氣項目使用了這所大學的“天然氣引射調峰系統”,提高球罐利用能力68%🧝🏽♂️🧑🎨,節約投資1億多元。 |